名帖里的“中秋”|王献之《中秋帖》(传)弯曲的宿世此生

liukang20242天前吃瓜始末336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章咪佳
花好月圆,又逢中秋佳节。
史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阴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这一天,秋日明亮清明洁白,向来成为文人最寄情舒意的日子。诗文之外,在艺术范畴,现在已发现最早与“中秋”相关的绘画,当数汉画像石的四幅《嫦娥奔月》。而关于中秋最早的书法著作,可能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中秋帖》。
这件(传为)东晋王献之的著作,曾被宋代宣和、绍兴内府,清内府保藏;特别遭到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的喜欢,将其称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瑰宝。而在后世面对流散海外的命运时,它成为新中国建立以来最早和最重要的回归文物。
【王献之行草书中秋帖卷】 《中秋帖》传为晋王献之书,纸本,手卷,纵27厘米,横11.9厘米。 行草书3行,共22字,释文:“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爲即甚省怎么然勝人何慶等大軍。”无署款。 卷前引首清高宗弘历行书题“至寶”两字。前隔水乾隆御题一段。帖正文右上乾隆御题签“晉王獻之中秋帖”一行。卷后有明董其昌、项元汴,清乾隆帝题跋,并附乾隆帝、丁观鹏绘画各一段。卷前后及隔水钤有宋北京“宣和”内府、南宋内府,明项元汴、吴廷,清内府等鑑藏印。 图源:故宫博物院
(一)
现存《中秋帖》纵27厘米,横11.9厘米; 共书有3行22个字:“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怎么然胜人何庆等大军”,无署款。全篇字势源源不断,浑然天成,洒脱潇洒,被作为是“一笔书”的代表。
可是这篇内容怎么断句、释义?
《中秋帖》全文 图源:故宫博物院
(二)
断句的考证,牵连出了这件著作的真伪研讨。
对《中秋帖》的著录与评述最早能够追溯到明代,其时就有许多人参加了评论、判定,提出了许多说法,其间最主要的有三种:王献之真迹说、唐人临本说、米芾临本说。
比方明代画家董其昌就以为,这是王献之的《十二月帖》真迹;明代保藏家张丑则以为,这是《十二月帖》的唐人临本;而清初吴升判定其为宋代书法家米芾所临,他在《大观录》中说:“此迹书法古厚,墨采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
这三种说法里,“米芾临本”后来到了学界广泛的认同。这种观念除了从书法专业视点来剖析之外,还从一个比较科学的视点来看,便是此帖的资料和书写东西。
后世科学剖析发现,《中秋帖》用竹料纸书写——这种纸在东晋时还制作不出,约到北宋时才呈现;而且从行笔中可知,所用毛笔是柔软的无心笔。而晋朝运用的是有心硬笔,吸水性较差,笔的提、按、转机往往不能灵敏自若。如《中秋帖》这种丰盈圆熟、线条连接、行气贯穿的作用,有心硬笔很难表现出来。
(三)
至此,《中秋帖》的断句还没有结论。
要再说上文董其昌判定著作时说到的《十二月帖》。
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也曾高度评价过王献之的某部著作——“大令《十二月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
《十二月帖》或许《十二月割帖》,是王献之书法中较有代表性的著作,米芾就曾保藏过。学者们普遍以为,《中秋帖》的祖本便是《十二月帖》。
《十二月帖》在历史上曾被南宋曹之格辑刻在《宝晋斋法帖》中,其间有一个比较完好的簿本,内容是:“十二月割至不中秋不复不得相未复还恸理为即甚省怎么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王献之《十二月帖》拓本 图源:北京晚报这个帖子较好地保存了王献之书法的面貌,首先四字为行书,淳厚丰满,而到“割”字末笔,开端却变得纵意挥洒,行书、草书相杂,巨细、轻重改变错综其势,气量恢宏而不受法度的捆绑,简直令人入神。
(四)
将《十二月帖》和《中秋帖》相比较,最显着的改变是《中秋帖》少了“十二月割至不”“未复”“恸理”这些字,别的,两帖在字形、规矩上也有很大程度的不同。
少了字后,文句破损,也就对解读造成了一些阻止。一种合理的解说,是说《十二月帖》刻石遭到了部分损毁,所以遗失掉了这些字。比方《宝晋斋法帖》中的另一个簿本,就破损得十分严峻。
所以总的来说,《中秋帖》并不是王献之真迹,有极大可能是米芾描画,而且现在在内容上无法通读解说。
(五)
但这并不阻碍著作呈现出的我们手笔。
王献之自幼和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并终身钟情于书法,他以草书见长,但对楷书、行书也十分通晓。
王献之是个很有立异认识的人,在他之前,草书的样貌大多是瘦劲遒拔,字与字之间互相独立,绵绵较少。而王献之则创始性地加强了纵势的连接性,极草纵之致,那种似一笔写成的一笔书,正是他的新创,这种笔风丰盈妍美、散朗多姿,在其时掀起了一股风潮。
虽然父亲是书圣,王献之并没有笼罩在父亲的光辉下,反而创始了独归于自己的书风和影响力,成果也极高。
现存《中秋帖》虽被认定非王献之真迹,但描画的人,依然很精确地将王献之书写时连接纵引的特色传达了出来,字与字之间的相连极为顺利,如“不复不得”四个字乃至串联成了一体,充分体现了王献之“连属无端”的特色。
(六)
因而《中秋帖》向来被以为极具艺术价值,从前为宋代宣和、绍兴内府,明项元汴,清内府保藏。
它特别遭到乾隆帝喜欢,曾藏于闻名的三希堂,被称为“三希贴”之一。别的两件稀世瑰宝,分别为东晋王珣的《伯远帖》(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乾隆皇帝简直每年中秋都要借着《中秋帖》,来进行文艺活动与君臣互动;《中秋帖》既承当了艺术功用,又成了政治东西。
【王珣行书伯远帖】《伯远帖》,晋,王珣书,纸本,行书,5行共47字,纵25.1厘米,横17.2厘米。 《伯远帖》是晋王珣(350—401年)写的一封信。原文:“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群從之寶。自以羸患, 志在優遊。始獲此出意不剋申。分別如昨永爲疇古。遠隔嶺嶠,不相瞻臨。” 图源:故宫博物院
(七)
民国时,《中秋帖》由敬懿皇贵妃携出宫外,流散民间
其时,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博远帖》这“二希”,被袁世凯手下的红人郭世五所收。郭世五逝世后,由儿子郭昭俊继藏。
北平解放后,郭昭俊将“二希”带到台湾省,想高价出售,但由于开价过高,没能成交。郭又将两帖带到香港,典当在汇丰银行。眼看借款行将到期,若不能及时换回,“二希”将按常规进行拍卖。其时许多海外藏家都盯着这两幅帖子,一旦拍卖,将不知流向何处。
就在这时,国家出头购回,让它们回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背面有上海闻名金融家胡惠春的劳绩:在1950年,胡惠春就从前向正在筹建的上海博物馆捐出了268件明清官窑瓷器。这之后,胡惠春去了香港久居。
在那里,他做了别的一件重要的事——协助中国政府追回其时流散海外的王珣《伯远帖》与王献之《中秋帖》。胡惠春曲折得知“二希”典当之事,秘密地为两帖进行了担保。
1951年,周恩来总理同意,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长王冶秋、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上海文管会副主任徐森玉兼程南下,判定真伪,参议采购。终究以48万港元向汇丰银行换回两件著作,同年12月入藏故宫博物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
告发/反应

相关文章

李嘉诚深陷港口风云,长和股价跌幅一度超4%

(文/孙梅欣 修改/张广凯)受宣告出售港口资产后的言论影响,长和港股在3月18日午间大幅“跳水”,跌幅超越4.4%,至午间休盘期间报收44.75港币/股,市值一度蒸腾超越78亿港币。下午股价有所上升。...

闻“疫”而动,我国石化全力抗疫保供!

3月以来本乡疫情累计陈述感染者超越2万例疫情方法再次严峻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再次在全国各地打响为美好日子加油“油品不断供、产品不提价服务不打烊”一向是我国石化不变的许诺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防控疫...

王晶炮轰:“姜涛滚出娱乐圈!”

形成香港明星青黄不接的实在原因终究安在呢?文 | 河西4月12日,香港闻名导演王晶怒骂姜涛的言辞冲上热搜。王晶用粤语粗口直指其“人肥歌鸡舞贱”,并喊话“求求你滚出文娱圈”。短短几句话中,王晶的肝火值充...

放量超10万瓶1499元飞天茅台!山姆加快“围猎”中产,有会员称“抽签门槛越来越高”

山姆想要在我国继续狂奔。4月8日到4月12日,山姆会员店针对广州、深圳、珠海三地会员投进2.4万瓶1499元的飞天茅台酒,活动设置12000个名额(每人限购2瓶)。而间隔山姆上一次投进很多平价茅台,只...

「问诊2024中国经济」曹远征:人民币在全球越来越受欢迎,但前方是暗潮险滩

【编者按】疫情三年,尤其是俄乌危机以来,全球南边国家去美元化浪潮高涨,在此布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大踏步向前。据央行数据,2023年1-9月,我国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39万亿元,同比添加23%。2...

前挡风玻璃了贴上了“喜”字……这台有故事的“黑车”坑了36人!

3月2日上午,36名重庆忠县籍农民工急着到广东陆丰务工,误信票贩子的话,稀里糊途地搭上了一辆“黑车”,让人意外的是,这辆车贴了“喜”字,以包车吃喜酒为遁词,可以说是史上最有故事的“黑车”了。这是一辆登...

友情链接: